党参 |
|
|
|
【中文名称】 |
党参 |
【汉语拼音】 |
Dangshen |
【英文名称】 |
tangshen |
【拉丁名称】 |
Codonopsis Radix |
【科名】 |
Campanulaceae |
【类别】 |
植物药 根及根茎类 |
【来源】 |
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 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 |
【产地】 |
党参按产地分为东党、潞党;东党主产于东北各地,为野生品;潞党主产于平顺、长治、壶关等地,为栽培品。素花党参又称西党、纹党、晶党,主产甘肃文县、南坪,四川松潘等地。川党参主产于四川、湖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位及须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 |
【性状】 |
党参 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 cm,直径0.4~2 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俗称“油点”。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呈“菊花心”状。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 长10~35 cm,直径0.5~2.5 cm。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
川党参 长10~45 cm,直径0.5~2 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顶端有较稀的横纹,大条者亦有“狮子盘头”,但茎痕较少;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
|
【品质】 |
以条粗长、质柔润、气味浓,“化渣”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根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至10数列,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②皮层窄。③韧皮部宽广,外侧常现裂隙,散有淡黄色乳管群,并常与筛管交互排列。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⑥薄壁细胞含菊糖。 |
【粉末】 |
淡黄色。①石细胞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壁不甚厚。②菊糖呈扇形结晶,表面具放射状纹理。③有节状乳管碎片甚多,含淡黄色颗粒状物。④木栓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薄,微弯曲。⑤网纹导管多见。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
【功效】 |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
【备注】 |
|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zybb.njucm.edu.cn/yaocai_info.asp?unid=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