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 |
|
|
【中文名称】 |
豨莶 |
【汉语拼音】 |
Xī Xiān |
【英文名称】 |
Glandularstalk St. Paulswort Herb |
【科名】 |
菊科 Compositae |
【类别】 |
植物药 全草类 |
【来源】 |
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 |
【产地】 |
江苏 |
【采收加工】 |
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时,放置燥通风处,晾干 |
【性状】 |
(1)豨莶 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枝对生,节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质较而脆,易折断,断面明显的白色髓部。叶对生,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两面被毛,下表面有腺点。有时在茎顶或叶腋可见黄色产砂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2)腺梗豨莶 本品枝上部被长柔毛和紫褐色腺点;叶片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规则小锯齿。
(3)毛梗豨莶 本品枝上部疏生平伏短柔毛,叶片较小,边缘锯齿规则。
|
【品质】 |
以枝嫩、叶多、色深绿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叶、花梗表皮及花粉粒特征:(1)豨莶 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花梗表皮可见单细胞头及双细胞柄或多细胞头而柄部细胞排成2行的腺毛。非腺毛有二种,一种较长,先端锐尖,由2-4-8个的腺毛,长110-368-758μm;另一种较短,多弯曲,壁极薄,由4-6-12个细胞组成,长30-130-272μ。花粉粒圆形,直径约30μm,表面具有较密的刺状突起,具萌发孔3个。
(2)腺梗豨莶 可见单细胞头双细胞柄、多细胞头而柄部细胞排成2行或多细胞头而柄部细胞排成3行的腺毛。
(3)行梗豨莶 公可见单细胞头双细胞柄的腺毛。 |
【粉末】 |
取本品粗粉2g,加水适量,置温水浴中加热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斐林试剂2-3滴,置水浴上加热5-10min,有红棕色沉淀发生。(检查还原糖)(2)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10ml,温浸20min,滤过。取滤液2-3滴,滴在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检视。腺梗豨莶和豨莶显亮蓝色荧光;毛梗豨莶显淡蓝绿色荧光。 |
【性味归经】 |
味苦;辛;性寒;小毒。归肝;肾经 |
【功效】 |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争毒。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射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
【炮制】 |
1.豨莶草:拣去杂质,除去残根与老梗,先抖下叶另放,将梗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2.取净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一法,用蜂蜜加等量的黄酒化烊拌匀),俟酒吸干后,置蒸笼内蒸焖,取出晒至半干,再蒸至黑色为度。(每豨莶草100斤,用黄酒20斤) |
【备注】 |
|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zybb.njucm.edu.cn/yaocai_info.asp?unid=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