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子 |
|
|
|
【中文名称】 |
苦楝子 |
【汉语拼音】 |
Kulianzi |
【科名】 |
楝科 Meliaceae |
【类别】 |
植物药 果实种子类 |
【来源】 |
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果实 |
【产地】 |
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川楝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冬两季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或收集落下的果实。晒干、阴干或烘干 |
【性状】 |
核果长圆形至近球形,长1.2-2cm,直径1.2-1.5cm。外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微有光泽,干皱。先端偶见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较松软,淡黄色,遇水浸润显粘性。果核卵圆形,坚硬,具4-5棱,内分4-5室,每室含种子1颗。气特异,味酸、苦。 |
【性味归经】 |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
【功效】 |
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冻疮 |
【炮制】 |
1.《瑞竹堂方》:“破四片。”
2.《本草备要》:“去皮,取肉,去核用。”
3.《医宗金鉴》:“泡去核。"
4、现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
【备注】 |
|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zybb.njucm.edu.cn/yaocai_info.asp?unid=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