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52 种药材, 1279 张图片
 
首页   标本馆介绍   标本检索   原植物检索   饮片检索   标本浏览   标本图库   掌上标本馆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标本详情     
地龙
  【原植物图片】 【标本图片】 【显微鉴别图片】  
【相关链接】 【研究论文】 【相关资讯】 【鉴定要点】 【资源分布】
【中文名称】  地龙
【汉语拼音】  Dilong
【英文名称】  Earthworm
【拉丁名称】  Pheretima
【科名】  Megascolecidae
【类别】  动物药  动物类
【来源】  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 (Michaelsen) 或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
【产地】  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野生或人工养殖。
【采收加工】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 cm,宽1~2 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雄交配腔不翻出,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的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 长8~15 cm,宽0.5~1.5 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受精囊孔3对,在6/7~8/9环节间。本品粉末淡灰色或灰黄色;可见斜纹肌纤维无色或淡棕色,散在或相互绞结成片状,多稍弯曲,边缘常不平整;表皮细胞呈棕黄色,细胞界限不明显,布有暗棕色的色素颗粒;刚毛少见,常碎断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先端多钝圆,有的表面可见纵裂纹。
【品质】  以条大、肉厚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备注】  参环毛蚓习称“广地龙”,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习称“沪地龙”。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zybb.njucm.edu.cn/yaocai_info.asp?unid=242
 版权所有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