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本馆介绍   标本检索   原植物检索  
饮片检索   标本浏览   标本图库   掌上标本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标本详情     
芥子
【原植物图】 【标本图】 【显微鉴别图】
[相关链接] [研究论文] [相关资讯] [鉴定要点] [资源分布]
【中文名称】
  芥子
【汉语拼音】
  Jiezi
【英文名称】
  India Mustard Seed
【拉丁名称】
  Sinapis Semen
【科名】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类别】
  植物药  果实种子类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产地】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釆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白芥子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黄芥子 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品质】
  以子粒饱满、大小均匀、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和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黄芥子 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列菲薄的细胞。
【粉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3.5:5: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经。
【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芥子: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备注】
  





 版权所有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